摘要:文章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文化软实力和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文化软实力将奠定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文化软实力将保障学校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基础”;“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丰富文化软实力发展内涵”;及“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增强文化软
实力竞争力”四大互动关系。本文通过对这四大互动关系的深入剖析,以期揭示推动学校民族传统
体育发展的内在现实文化动力,促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互动关系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至今,自概念提出至兴盛之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激烈的变化,从表象
上而言,由政策导向走入实践践行,深层次是由文化觉醒趋向文化自觉。其中,起推动作用的是“
文化软实力”与各“承载文化软实力发展载体”之间的互动。功能性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文化软实力
发展的延续,冲突性的互动关系有益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变革,不论延续或变革发展,对于文化软
实力与其发展载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至关重要。
文化软实力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互动关系的主体,虽有着各自的发展路线,但两者间又存在必
然的联系。首先,两者都属于文化领域,均作用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其次,两者作用于不同层面
,文化软实力创设文化背景,是所有当前文化发展的目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的具体载体,
是实际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手段。本文立足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因此,分析文化软实力
之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之裨益,可视为首要问题。
1文化软实力将奠定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文化软实力作用于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作用于外交,要提高中华民族自信心;作用于GDP,
要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用于文化产业,要增强其竞争力。那么作用于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
化软实力能给予什么指导呢?这就需要探索文化软实力能在哪些方面给予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以指导
。
1.1文化软实力将转变民族传统体育落后论
在历经西方文化的数次洗礼之后,我国很多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体育,已经产生了“嫌弃”的观念
。上世纪初轰轰烈烈的“土洋之争”便可见倪端,当时有的人认为“现在火器昌明,怕你练成铜筋
铁骨飞天本领,有了小小手枪,即可致你死命”;还有人认为“国术没有科学化,用以锻炼身体,
不及西洋各种体操和运动”;更有人谈到“国术在我国,已成了江湖卖技者流,为高尚人所不齿”
。[1]直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土的掉渣的运动”,不足以操练。
文化软实力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恩格斯曾谈到:“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生产…
…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传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
和发展资料进行”[2],这一观念直指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刻下了深刻
的文化创造力痕迹,它是民族内在素质的组成部分,表现出文化软实力的相对于外的内在价值,这
也就解释了何为“土”,何为“洋”。“土”并非为世人所庸俗的认为“低贱”,而是中华民族农
耕文化与“土”不可分割的历史情缘。就如“国学”与“汉学”两个概念的区别,西方人作为中华
民族文化的局外人,称中华民族文化为“汉学”,而“国学”是国人的自称。“汉学”与“国学”
是不同文化符号,表达的同样内容,由此何来的文化自卑呢?“顾今人或自谓
责任编辑:hrchenwei